欧洲对中国的电动汽车政策可能适得其反

作者:

分類:

欧盟与中国最大的商业争端升级,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 45% 的关税。这是一个失误,人们必须希望它能让位于互惠互利的谈判,而不是发动一场让双方都变得更糟的贸易战。

毫无疑问,欧盟的行动反映了一些合理的担忧。中国公司生产高质量、价格合理的汽车,部分归功于慷慨的(尽管不断减少的)补贴,而巨大的产能过剩意味着他们需要大量出口。这威胁到拥有约 1300 万名员工的欧洲汽车行业。欧洲领导人将绿色转型推销为承诺,即在清洁技术领域创造国内就业机会,而不是增加对中国进口的依赖。

有效期为五年的关税可能会为欧洲汽车制造商争取适应时间。值得称赞的是,欧盟在全球贸易规则范围内行事,将反补贴税设定在表面上旨在抵消补贴的水平,而不是像拜登政府在美国所做的那样完全关闭进口大门。

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

但中国品牌在欧盟总销售额中仍然只占很小的份额

尽管如此,此举是一个错误,而不仅仅是因为欧盟出口商将受到中国针锋相对的回应。这些关税将使电动汽车的负担能力降低,尤其是对于低收入买家而言,从而破坏欧盟自身的脱碳目标。它们将减轻国内公司的竞争压力,扼杀创新和生产力。

更糟糕的是,它们可能会鼓励对贸易壁垒和国家援助的进一步要求——朝着已经失败的产业政策的方向迈出的步伐。其他调查,包括对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和公共采购的调查,正在进行中。危险在于,本应留给特殊情况的工具被过度使用,从而破坏欧盟对自由贸易的长期承诺。

支持者认为,关税将推动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建立产能。也许吧,但这没有抓住重点:虽然自 2020 年以来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进口量迅速增加,但中国品牌仅占电池电动汽车新销量的 8% 左右。在欧洲建立分销和服务网络需要时间。与此同时,欧洲汽车制造商仍然需要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。

欧盟可以做得更好。利用关税作为与中国谈判的筹码,推动更公平的竞争环境,包括结束中国的补贴和提高锂等关键原材料的国内价格。同时,解决国内的竞争力问题。

欧盟面临一系列挑战,包括高能源价格和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的慷慨补贴,该法案已将投资从欧洲撤走。更根本的是,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着生产成本过高、创新速度缓慢、监管负担和限制(如资本市场碎片化)的困扰。这些问题终于得到了认真的审理。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意愿。

关税是一种生硬的工具,可能会提供短期缓解,但会损害长期竞争力。最终,欧洲必须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。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